1 小数乘法
1 单元内容结构
2 电子教材
3 单元作业目标
1.能运用多种方法计算整数乘小数的结果,能用图形、算式、文字等方式准确表达整数乘小数的计算算理和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结果。
2.能理解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,能用图形、算式、文字等方式准确表达小数乘小数的计算算理和方法,并能正确计算和验算结果。
3.能根据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的数据特点,判断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大小关系。
4.能根据要求或问题情境,正确运用“四舍五入”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。
5.能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。
6.能根据问题情境,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。
7.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,并运用小数乘法及其他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
4 教材解读
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:小数乘法,积的近似数,整数乘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,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。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,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,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计算和验算,会用“四舍五入”法取积(小数)的近似数;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律对于小数乘法也同样适用,并会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。在解决有关小数乘法的简单实际问题过程中,理解估算的意义,初步形成估算意识,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上述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的 四则运算、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以及 小数加减法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。
本单元的编排注意加强与整数乘法的联系,以便引导学生将整数乘法的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来,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、理解算理和解释算法的过程,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,初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和推理能力。此外,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教科书安排了估算和分段计费的两个例题,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,学会收集信息,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。
5 学情分析
从年龄特点来看,五年级学生具有好动、好奇、好表现的性格特征,抓住学生这一特点,教师可以采用形象生动、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,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。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已经进一步认识了小数,会进行小数加、减法的运算,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、三位数的计算方法,具备了学习本单元新知识的基础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,通过利用学生熟悉和常见的十进制计量单位(“元、角、分”“米、分米、厘米”等),让学生了解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的联系,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,将整数乘法的法则和经验迁移到小数乘法中,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法和小数乘加、乘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,并让学生学会发现规律,掌握算理。
6 教学策略
1.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。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,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,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,同时掌握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学习方法。
2.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作出合理的解释,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。本单元学习过程中,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,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。因此,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、交流的机会,帮助学生对计算过程作出合理的解释。重点引导学生从积与因数的关系出发,强调转化的思想和方法。
3.组织学生讨论、归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。在组织学生自主总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时,要特别突出两点:一是转化的方法,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;二是小数点的处理,也就是利用因数和积的大小关系来确定小数点的位置。
4.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中,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,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,首先必须读懂题意,发现有用的信息,并加以整理,也就是阅读理解题意的能力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格、摘录条件或画线段图的方式来理解。
7 例题分析
1.结合具体量,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,感受其转化的合理性。
2.脱离具体量,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,说明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。
3.教学小数乘小数,同样是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。结合做一做的练习观察,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。
4.教学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难点问题。
5.知道小数也可以表示倍数关系,领会有时“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的关系"比较直观。
6.根据实际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,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。
7.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。注意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。
8.估算。问1通过把钱数估大,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。问2通过把钱数估小,发现都已经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的。
9.解决分段计费的实际问题。注意行驶的里程数要取整数来计算。
喝咖啡记录:
日期 | 昵称 | 金额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2024-04-09 21:42 | *颢 | ¥9.90 | 喝咖啡 |